|
|
|
|
 |
|
|
贾雨 |
|
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弘扬丝路精神——人民艺术家贾雨献礼“一带一路” 时间:2017-11-29 16:12:38 点击次数:10993 |
贾雨,中国原生态山水画派创始人,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,作品录入《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》。《中国艺术范例》艺术教材范本。1954年生于成都,号;滴墨浪子。自幼习画,师法大自然,得冯建吴、石鲁兄弟点拨,从事美术工作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,香港行政艺术界联合会行政美协副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(ASIA)创作中心导师,中国网教中心客座教授,国家现代艺术中心高级研究员。
先后被授予“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”,“世界华人艺术领袖”,“中国美术大师”,“中华当代文人艺术家”,“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”,“当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军人物”,“中国书画家百杰”,中韩、中日“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艺术家”,“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”等多种荣誉称号。作品笔墨豪放,大气磅礴,吸取了西方绘画的巧要和中国传统绘画以及民间艺术的营养。以香格里拉这方圣土和田园小景为题材,采用焦墨重彩,新水墨为绘画语言,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绘画风格。

烟雨荡舟.之一70x70cm

烟雨荡舟.之二70x70cm

秋江70x70cm

秋之韵之一70x70cm
多年的职业新闻宣传锻就了我一双敏锐“新闻眼”,采写的人和事是否闪烁着引人向善的“光”点,是否存在客观真实的“亮”点,这是我每次采访结束面对采访记录必须思量烟雨荡舟.之二70x70cm的问题。向善就是向上,善就是美,尽管美是难得的,尽管人类讨论美讨论了几千年,美依然是个迷。而客观真实则是新闻传播的生命与灵魂,一个新闻人如果没有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职业道德,也就是个没有生命与灵魂的人。同样,一个艺术家,非要艺术去“设法俯就”迎合大众,媚悦大众,创作出的作品无疑是没有美感的,是没有情感的,也是不会与大众有益的。因为艺术形式是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。

秋之韵之二70x70cm

秋之韵之三70x70cm

秋之韵之五70x70cm

秋之韵.之七70x70cm
在写成都画家贾雨先生的时候,我没有去留意——甚至回避那些许多“扣”在他头上的荣誉,而是去欣赏他的作品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,不是靠吹捧和追捧。他是用画来解说原生态,是用自己独特鲜明的画风来解读原生态文化。他对川西的自然风貌、民俗风物是熟悉的,是充满炽热的情爱的,所以他的创作想象不需要依据现成的描绘,而是对原有的视觉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彻底地改造,以生动流淌的笔墨创作出清新自然、爽朗夺目的画景,亦景亦情,亦真亦幻,为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帔上一快炫衣,更加突出了天韵的神秘;他为蜀中田园村廓笼罩一羽霓裳,婆娑多姿,轻歌曼舞,朦胧得让人欲罢不能,恬适得让人痴迷陶醉。他以自然的真淳为精神归宿,大胆的寻求新的笔墨技法,大胆的赋予物象新的生命,不能不说是一种再造想象的突破。

秋之韵之八70x70cm

秋之韵之十70x70cm

铁骨雄风136x68cmx4

雪舞康巴360x145cm
我很反感把原生态说成是一种新生事物,人类在没有使用工具之前,或者说还没有自主意识之前,本来就是过着自然的原生态生活样法。任何艺术都是以原生态为“温床”,任何文化都是以原生态文化为“母体”,我们在竭力追求原生态世界的同时,必须维护生活原有的生存环境,让原生态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态空间和生存发展。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,多种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态主题,多种文化共存才能持续发展。在贾雨先生创作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卷中,我很欣赏《润物细无声》《美好家园》两幅作品,主题鲜明,墨韵生动,如春风扑面,如梦中的桃源,是心灵的归依,是远古的呼唤。他的四季如歌系列,四季状貌与生命情态交相呼应,春的明媚,夏的苍翠,秋的明净,冬的惨淡,表现的率真而自然,几乎不需要修饰雕琢。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心愿,也表达了所有人的心愿。贾雨先生喜欢雪域高原的牦牛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其实他自己就是一头牛,吃的是草,挤出来的是“奶”。但不是问题牛奶,而是原汁原味的甘甜乳汁。(作者:刘全军)

香巴拉的红月亮系列之一180x97cm

香巴拉的红月亮系列之二180x97c

香巴拉的红月亮系列之三180x97cm

远眺神山披银装360x145cm
|
|
 |
|
 |
|